第231章 我们不熟(三更)-《侯府小哑女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粮食从少府,户部走账,以及朝臣捐献。

    捐献的粮食是不是发霉,是不是掺杂了石头沙子,已经不重要。

    重要的是有粮食,让每个灾民能够活下去。

    有了粥棚,灾民依旧麻木,无动于衷。

    他们犹如行尸走肉,排着队伍,拿着破碗,祈求一碗稀粥。

    感激吗?

    受了太多的苦,见证了太多的人间惨剧,一碗粥并不能让他们感激。

    他们的心,早已经经历各种惨剧锤炼,变得麻木不仁。

    只是活着!

    只求活着!

    有一口气,这个冬天不必冻饿而死,就是最大的胜利。

    至于将来怎么办,没人去考虑这个问题。

    京城有粥棚,其他县府,州府,也陆续设了粥棚。

    只是,粮食有限。

    很多地方的粥棚只持续了三五天。

    然而,老天爷的心着实狠辣。

    要么一整年不下一滴雨。

    要么连下数天雨,还全都是冻雨。

    天道无情!

    恶劣的天气,有限的救济粮食,冷锅冷灶的粥棚……

    灾民爆发了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永泰十四年,十月下旬,京畿山区灾民作乱,杀了衙役,又冲入县衙,杀了县令,劫掠一空,躲入山中。

    此事一出,举世震惊。

    南方灾民没有造反,西北灾民没有造反,更北方的灾民没有反……

    偏偏是首善之地的京畿灾民反了!

    这不是吉兆啊!

    皇帝得多昏庸无能,才能将京畿地带的灾民给逼反。

    之前被弹压下去的那篇辱骂皇帝残暴不仁的文章,又被人翻了出来。

    借着京畿灾民造反一事,大肆抨击皇帝。

    这一次,世家的反扑前所未有的强烈。

    不光是指责永泰帝残暴不仁,更有甚者,直接说永泰帝得位不正。

    永泰帝为什么杀人,就是为了堵住天下悠悠众口。

    这帮读书人,甚至将时间追溯到中宗朝,影射先帝,宣宗元平帝得位不正,进而得出永泰帝得位不正的结论。

    这可是捅了马蜂窝。

    永泰帝气得爆炸,他要杀人。

    然而,他却克制了自己。

    真是令人意外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冬至,宫里举行宫宴。

    朝臣们集体出席。

    永泰帝乐呵呵,似乎没有受到灾民造反,士林抨击他得位不正的事情影响。

    见皇帝高兴,朝臣们自然也跟着高兴。

    陶老大端着酒杯,借着酒劲撒酒疯。

    要和诸位朝臣大佬拼酒。

    众人不乐意和他拼酒,他偏要缠着人。

    恼人得很。

    摆脱不得,只能陪着喝几杯。

    没想到,有了陶老大起头,更多的人加入拼酒,连皇子们也纷纷上前凑热闹。

    大殿内,气氛热烈,不似以往一本正经的宫宴。

    喝酒上头,众臣丢了矜持,闹得越发厉害。

    永泰帝似笑非笑,冷眼瞧着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